播撒青春 无怨无悔
播撒青春 无怨无悔
——记自治区地震局“访惠聚”工作队员奥斯曼·阿木丁
奥斯曼·阿木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和田地震台一名年轻的优秀工程师。2018年初,他说服了妻子,告别了两岁的女儿和年迈的父母,义无反顾来到离家500多公里的喀什地区巴楚县阿瓦提镇夏普勒克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访惠聚”工作队员。两年多来,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群众事业上,把村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老乡当做家人,真真正正把群众工作做到了乡亲们的心坎里。
排忧解难献真情
驻村以来,经由奥斯曼·阿木丁办理解决的各类群众困难诉求、矛盾纠纷不下200余件,平均每3天就有一件。有时候他开玩笑说:“以前天天跟仪器和数据打交道,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现在每天和人打交道,一天说的话比过去一年还多哩。”是的,由于天天跟群众打交道,奥斯曼练就了一身与人沟通、交流的本领,总是能敏锐的找到事件的关键点,办理效率和群众满意度非常高。
奥斯曼·阿木丁已经记不清把村里的300多户走访了多少遍,村里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咿呀学语的娃娃,没有不认识他的。阿布都外力·库尔班是村子里年纪最大的人,今年91岁。老人常常把奥斯曼·阿木丁挂在嘴边的人,逢人便说起他的好,说见到这个小伙子就像看到自己儿子一样。奥斯曼每次来到老人家里,总是先看看家里还有没有柴烧,帮老人把庭院收拾利索,然后坐在屋里陪老人聊天、看电视。有时也会把家里的电器、电路、炉子检查维修一番,让老人心里特别踏实。随着老人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记忆力也不行了,有些事记不清了,唯独奥斯曼·阿木丁的名字从来没有淡忘,甚至大冬天还到村委会找奥斯曼聊天。老人坚持要给工作队赠送锦旗,还要给奥斯曼单独送一面。奥斯曼怎么舍得让老人破费,连说带劝把老人送回了家。
情况类似的还有提拉汗·伊斯马伊力老人。一见到奥斯曼,老奶奶就两眼放光、开怀大笑,所有的忧愁一扫而光,开心地叫他“小子”。几天不见,老奶奶就开玩笑地说:“你小子可好久没来看我了哦。”
调节纠纷除隐患
1000多人的村子是个欢乐大家庭,但也免不了各种矛盾纠纷。小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大到土地归属、经济纠纷,为了避免矛盾扩大升级,奥斯曼·阿木丁总能第一时间出现。
一次,两家人为了土地问题闹到了村委会,双方争了个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肯让步。土地是农民的天,土地纠纷对农民来讲是天大的事。奥斯曼清楚事情的严重性,为了避免矛盾升级,他顾不上吃午饭,了解大概情况后马上与村民一同去了现场。原来,几家的承包地是连在一起的条田,犁地打掉了田埂,使得两家人地界不清。奥斯曼先是“哈哈”一笑缓解了紧张的气氛,看着两家人脸上大写的问号,他并没有急着提出解决方案,而是拐了个弯儿先问起条田耕作的好处和传统小地块耕作的弊端。两家人倒也实事求是,各自把好处说了一遍,诸如省钱省力、效率高、土地不浪费等等。奥斯曼听了又哈哈大笑了起来,这让两家人更加摸不着头脑了。奥斯曼不急不忙地说:“那如果恢复成以前的小块土地耕种,你们愿不愿意呢?”两家人一起摇了摇头。“就是嘛,你们现在合作在一起是一件共赢的事,肯定是利大于弊。何必为了计较小的方面伤了和气,最终耽误了大事呢?”说到这儿,两家人都觉得自己有点冲动了。经过土地丈量,奥斯曼帮两家重新划分了地界,并埋下了一块界石。看到埋界石,两家人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奥斯曼又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别不好意思,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至此,大家都笑了起来。
抓好夜校强教育
奥斯曼·阿木丁的到来让本来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农民夜校一下子有了起色。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很快就获得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大家亲切称呼他为“奥校长”,都觉得跟“奥校长”学有前途!渐渐地,来学习的越来越多,逃课的越来越少。
缺乏内生动力是摆在脱贫攻坚面前的最大难题,而缺乏自信心又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奥斯曼常常鼓励大家:“我也是农民家的孩子,靠国家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上了大学,找到了好工作。我用自己的例子证明了农民家的孩子也会有一番作为!”奥斯曼从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员们的学习主动性,又把讲和练相结合,十分注重情景对话,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调整奖励办法,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努力,学员们的国语水平提高了,有近百人走出农民夜校找到了就业岗位。
村民开米白尔古丽·阿不力克木今年25岁,因为国语基础较差进入了初级班学习。起初,开米白尔古丽对学习不太积极,很简单的词语都学不会,一到测试就发愁。奥斯曼在批改试卷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主动找到她了解情况。原来,开米白尔古丽很想把国语学好,但苦于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是初中毕业,基础太差。奥斯曼对症下药,举了不少身边的例子帮助其建立信心,每次批改试卷都写上一句鼓励的话,这让开米白尔古丽很感动。在奥斯曼的悉心指导下,开米白尔古丽升入了中级班,又经过不断努力进入了高级班。没事儿的时候,她还喜欢自己创作一些国语诗歌,赞美党和祖国,赞美工作队,这让奥斯曼感到很欣慰。去年,在镇政府举办的国语演讲比赛上,开米白尔古丽拿下了二等奖,惊呆了身边的小伙伴。如今的开米白尔古丽已经可以流利地用国语进行交流,计算机水平也大为提高,村里正准备把她纳入储备干部进行培养,全家人都乐开了花。
对村里的在校生奥斯曼也是关心备至。积极组织爱心捐赠,节假日帮孩子们补课,为高考学生填报志愿,为大学毕业生推荐工作,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为了帮助阿斯古丽·阿卜杜克热木填报高考志愿,奥斯曼整整查阅了三天资料,最终让阿斯古丽如愿以偿以第一志愿被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影像学专业录取。得到消息后,奥斯曼丝毫没有居功自傲,而是笑着说:“我们村终于也有进重点大学的了。”奥斯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着村里教育事业的发展。
疫情防控冲在前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本该属于每个人幸福和祥和。大敌当前,奥斯曼·阿木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丝毫顾不上家中的妻子和女儿。防疫宣讲、消毒测温、物资统计,全村300多户一户也不能少,每天都是马不停蹄、精疲力尽。一天深夜,正在汇总数据的奥斯曼接到了妻子的电话,面对妻子的“质问”,他这才想起已经有好多天都没跟家里联系了。“打你电话就占线,信息也不回,你把我们母女都忘了吗?”电话那头的妻子很是不满。奥斯曼·阿木丁一面笑着安抚妻子的情绪,一面说道:“我也知道家里很不容易,但这边更需要我,家里都是有文化的人,而村里情况不同,嘱咐不到不放心啊!”一句话感动了妻子,负责任的态度更让妻子觉得心里踏实。在那个特殊时期,奥斯曼·阿木丁用行动诠释了“担当”二字,还有什么比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更能作为终身的依靠呢?电话那头的妻子含着泪笑了。
民族团结显身手
作为双语干部,奥斯曼·阿木丁是工作队员和乡亲们之间的重要桥梁。通过他风趣幽默、富有智慧的翻译,大家不仅交流得清楚明白,更是把繁重的工作变成了一种乐趣,不知不觉使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队员们有时开玩笑说:“你这座桥搭得好啊,不仅实用,还很漂亮哩!”
奥斯曼不仅翻译水平高,而且多才多艺。知道乡亲们普遍喜欢音乐和舞蹈,奥斯曼·阿木丁把家里的电子琴和高级音响设备搬到了村里,专门在联谊活动时为大家演奏。经典的、流行的、中国的、外国的,样样都难不倒他。村民玉山·依明说:“以前放的都是录制好的音乐,现在能听到现场演奏,还能随便点歌,联谊活动有意思多了。”
奥斯曼爱好体育,篮球、排球、羽毛球都不在话下,很多年轻的小伙子都喜欢和他一起玩。人一多干脆就来一场比赛,此时的奥斯曼又变身为裁判,吹哨子的样子也是有模有样。
“访惠聚”工作紧张而充实地进行着,一晃已是第三个年头,离开时还不会说话的女儿现在已经是幼儿园中班的学生了。看着仿佛突然长大的女儿,想到自己对家人的亏欠,奥斯曼·阿木丁感慨万千。听说了奥斯曼的故事,朋友们都问他:“如果给你个机会再选一次的话,你还会来村里吗?”奥斯曼想了想,环顾了一下村庄几年来的巨大变化,坚定地回答:“是的,我会!”